n126082

只要北约打败俄罗斯,不容置疑的是这个武装到牙齿的军事组织就会调转枪口,杀向东亚,

只要北约打败俄罗斯,不容置疑的是这个武装到牙齿的军事组织就会调转枪口,杀向东亚,开始威胁我们,日韩就是它的帮手?国内很多网友替西方国家唱赞歌,岂不知美欧霸权它们认为我们就是对手,不管你怎么做都改变不了这一现实。 曾几何时,北约在与俄罗斯打交道时屡次承诺“不会东扩一寸”,但现实是,承诺从未兑现,其扩张之迅猛,令俄罗斯感到战略空间被严重压缩,最终爆发出俄乌战争这场地缘政治烈火。 乌克兰在某种意义上,成为了北约牵制俄罗斯的“代理人战场”,这场冲突的深层本质,其实是一场西方试图重构国际秩序的试验,而一旦俄罗斯被削弱甚至崩溃,北约下一个瞄准的区域,恐怕就是地缘政治中最具活力的——东亚。 近年来,北约高层不断提及所谓“大国竞争”“战略全球化”等概念,其实质就是试图将欧洲对抗模式移植到印太区域。 它对外宣称要“保护全球秩序”,实则是借维护秩序之名推进霸权政治,2023年,北约峰会首次邀请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等非欧洲国家列席,正式将“亚太”纳入其合作范畴。 紧随其后的,是一连串具体而实际的军事动作:美日韩在日本海频繁举行联合空中与海上演练,美国战略轰炸机与日韩战机进行联动部署,三国军事互通、情报共享机制日趋成熟。 这种密集且系统性的安排,显然早已超出传统双边同盟合作的范畴,正在向“亚太小北约”模式靠拢,此外,2025年美国政府批准的对乌军援中,包含一揽子先进武器,背后的逻辑十分明确——确保北约依旧在欧洲战场维持主动,然后将注意力迅速转向东方。 这正是美国“双线战略”的核心:边消耗俄罗斯,边牵制中国,在北约推动“亚太战略化”的过程中,日本与韩国扮演了关键角色。 日本早在2022年起就大幅调整防务战略,允许“反击能力”入宪,并将国防预算从GDP的1%翻番至2%,这一转变,直接打破战后“专守防卫”的底线,为军事对外介入铺平道路。 而在2023年戴维营峰会上,美日韩领导人更是明确表态要构建“印太三边安全架构”,核心内容即包括:联合军演常态化、导弹防御体系整合、印太危机快速响应。 韩国也毫不含糊,一方面与日本在历史与环保议题上存在分歧,另一方面却毫不犹豫地在军事合作上靠向美国,尤其在朝鲜半岛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,韩国似乎更愿意用“抱大腿”的方式换取安全感,却忽视了这种依附所带来的地缘风险。 这两个国家一旦成为北约在东亚的“桥头堡”,无疑将把整个地区推向新的安全对抗,有人或许会问,中国明明没有加入任何军事集团,也从未在国际事务中主动扩张,为何北约或美国要如此警惕与防范? 答案很简单,中国的崛起,是对“美国例外论”的最大挑战,美国奉行的是一套“我可以,你不行”的双标体系——凡是能威胁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力量,不论其意图如何,都必须被围堵。 这就是“印太战略”的真正目的,美国通过强化与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,试图在亚洲复制北约的成功经验,在军事上围堵中国,在科技上遏制中国,在经贸上排挤中国,在意识形态上污名化中国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科技脱钩。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取得竞争优势后,美国立刻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实施全面打压,限制芯片供应、技术合作乃至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。 可即便如此,中国依旧推出了自己的鸿蒙系统、北斗导航,甚至芯片自研也逐步突破封锁。这让西方更加坐立不安。 国内也有一些声音,认为西方民主、富裕、文明,对中国并无恶意,甚至应当学习“人家”的制度、理念和秩序,这种思维既天真也危险。 在国际政治中,从来不存在“无私的善意”,更没有“永远的朋友”,美欧所维护的是自己的利益,而中国的快速发展恰恰挑战了它们赖以维系霸权的那套秩序。 因此,不管中国多么低调、多么强调和平共处,在它们眼中依旧是“战略对手”,这一点在白宫和北约文件中写得清清楚楚。 那些替西方唱赞歌的声音,要么是对现实缺乏基本了解,要么就是刻意制造认知混乱,动摇社会共识,这种软对抗比敌对更具迷惑性,更值得警惕。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,任何一个在全球扮演“维稳者”的超级军事集团,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扩张和干预,北约不是例外,而是这一规律的产物。只要其存在一天,遏制新兴力量的企图就不会停止。 今天,俄罗斯在乌克兰苦战,已被北约极限压制;明日,东亚极有可能成为下一处冲突的引爆点,北约的“东进战略”已经启动,中国必须以战略清醒和制度韧性进行应对。 (信息来源:警惕北约加强军事存在威胁亚太地区安全——人民网)

评论列表

阳光
阳光 2
2025-07-27 13:09
中国的崛起是顺应天道,北约如果想逆天行事,中国还没出手,他们都会遭老天的报复,不是天灾就是人祸